⑴按顯微鏡鏡筒長度(以mm計):透射光用160鏡筒,帶0.17mm厚或更厚的蓋玻片;反射光用190鏡筒,不帶蓋玻片;透射光與反射光用鏡筒,筒長無限大。
⑵按浸法特征:非浸式(幹式)、浸式(油浸、水浸、甘油浸及其它浸法)。
⑶按光學裝置:透射式、反射式以及折反射式。
⑷按數值孔徑和放大倍數:低倍(NA≤0.2與β≤10X),中倍(NA≤0.65與β≤40X),高倍(NA>0.65與β>40X)。
⑸按校正象差的情況不同,通常分為消色差物鏡,半複消色差物鏡,複消色差物鏡,平視場消色差物鏡,平視場複消色差物鏡和單色物鏡。
⒈消色差物鏡 (Achromatic) 是較常見的一種物鏡(表1-1),由若幹組曲麵半徑不同的一正一負膠合透鏡組成,隻能矯正光譜線中紅光和藍光的軸向色差。同時校正了軸上點球差和近軸點慧差,這種物鏡不能消除二級光譜,隻校正黃、綠波區的球差、色差,未消除剩餘色差和其他波區的球差、色差,並且像場彎曲仍很大,也就是說,隻能得到視場中間範圍清晰的像。使用時宜以黃綠光作照明光源,或在光程中插入黃綠色濾光片。此類物鏡結構簡單,經濟實用,常和福根目鏡、校正目鏡配合使用,被廣泛地應用在中、低倍顯微鏡上。在黑白照相時,可采用綠色濾色片減少殘餘的軸向色差,獲得對比度好的相片。
⒉複消色差物鏡(Apochromatic) 由多組特殊光學玻璃和熒石製成的高級透鏡組組合而成。將紅、藍、黃光校正了軸向色差,消除了二級光譜,因此像質很好,但鏡片多、加工和裝校都較困難。色差的校正在可見光的全部波區。若加入藍色或黃色濾光片效果更佳。它是顯微鏡中優良的物鏡,對球麵差、色差都有較好的校正,適用於高倍放大。但仍需與補償目鏡配合使用,以消除殘餘色差。
⒊平麵消色差物鏡(Plana chromatic)采用多鏡片組合的複雜光學結構,較好地校正像散和像場彎曲,使整個視場都能顯示清晰,適用於顯微攝影。該物鏡對球差和色差的校正仍限於黃綠波區,且還存在剩餘色差。
⒋平麵複消色差物鏡(PF,Planapochromat) 除進一步作像場彎曲校正外,其它像差校正程度均與複消色差物鏡相同,使映像清晰、平坦;但結構複雜,製造困難。
⒌半複消色差物鏡(Halfapochromatic) 部分鏡片用熒石製成,故又稱熒石物鏡,性能比消色差物鏡好,價格比複消色差物鏡便宜。校正像差程度介於消色差與複消色差兩種物鏡之間,但其它光學性質都與後者相近;價格低廉,最好與補償目鏡配合使用。
6.特種物鏡 所謂特種物鏡就是在上述物鏡的基礎上,專門為達到某些效果而設計。根據用途主要有以下幾種:
(1)相差物鏡(phase contrast objective)這種物鏡是相差顯微鏡的專用鏡頭(當然也可常規使用)。特點是在物鏡的後焦點平麵處裝有一塊相板,已達到推遲光波的目的。
(2)帶校正環物鏡(correction collar objective)在物鏡中裝有環狀的調節環。當轉動調節環時,可調節物鏡內的透鏡組(一般為第二和第三組透鏡)之間的距離,從而校正由蓋玻片厚度不標準所引起的覆蓋差。
(3)帶虹彩光闌物鏡(iris diaphragm objective)在物鏡鏡筒內的上部裝有虹彩光闌,外方也有可旋轉的調節環,轉動時可調節光闌孔徑的大小。這種結構是高級的油浸物鏡。
(4)無應變物鏡(strain-free objective)這種物鏡在透鏡組的裝配中克服了應力的存在,是專作透射式偏光鏡檢用的物鏡,能達到更佳的偏光鏡檢效果。
(5)無熒光物鏡(non-fluorescing objective)是專用於落射式熒光顯微鏡上的物鏡。這種物鏡即使受到很強的激勵光源時也不發出熒光。
(6)無蓋片物鏡(no cover objective) 有些被檢物體,尤其是塗抹製片等,上麵不能加用蓋玻片,這樣鏡檢時應使用無蓋片物鏡,否則圖像質量將明顯下降,在高倍鏡檢時更為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