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準操作
一、校準前受校內(nei) 徑表及所用標準器在校準室內(nei) 平衡溫度的時間一般不少於(yu) 2h.
二、首先檢查內(nei) 徑表外觀,確定有沒有影響校準計量特性的因素。如:內(nei) 徑表測量機構的移動應平穩、靈活、無卡住和阻滯現象。每個(ge) 測頭更換應方便,緊固後應平穩可靠。
三、檢查測頭測量麵的表麵粗糙度和測頭的球麵半徑。用表麵粗糙度比較樣塊比較。要求帶定位護橋的內(nei) 徑表測頭、活動測頭的測量麵和定位護橋接觸麵的表麵粗糙度不超過0.2um。
四、指示表的檢定是按JJG34-2008《指示表檢定規程》中要求進行。
五、對活動測頭的工作行程進行校準。
1.用手壓縮帶定位護橋的內(nei) 徑表的活動測頭,在指示表上讀去數據。
2.用手壓縮漲簧式內(nei) 徑表的漲簧測頭兩(liang) 測,在指示表上讀數。
3.用千分尺測量鋼球式內(nei) 徑表測量鋼球工作行程。
4.測量時注意要把兩(liang) 測量鋼球放在千分尺測砧和測微螺杆之間,並使兩(liang) 鋼球軸線與(yu) 測微螺杆軸線一致。
六、對活動測頭的測力和定位護橋的接觸壓力進行校準.
1.帶定位護橋的內(nei) 徑表分別放在內(nei) 徑尺寸等於(yu) 內(nei) 徑表的測量上限和測量下限尺寸光麵環規內(nei) ,定位護橋在此兩(liang) 位置時,分別作出標記。然後將定位護橋的接觸麵與(yu) 放在測力裝置上的一個(ge) 圓筒形輔助台的端麵接觸,並向下加壓。當定位護橋壓縮到測量上限和測量下限所處的位置時,分別讀取讀數測力裝置示值為(wei) 校準結果。
2.漲簧式測頭或是測量鋼球置於(yu) 測量裝置和壓杆之間,下降壓杆壓縮漲簧測頭或測量鋼球到工作行程的起點,在測量裝置讀數,然後繼續壓縮工作行程的終點,在裝置的示值,即作為(wei) 校準結果。
七、定中心裝置的正確性校準。
1.對於(yu) 帶定位護橋的內(nei) 徑表,壓縮定位護橋使其不起作用,把內(nei) 徑表放進專(zhuan) 用環規內(nei) ,在環規的軸向麵內(nei) 找最小尺寸(轉折點),在環規的徑向麵內(nei) 找最大尺寸(轉折點),當兩(liang) 轉折點一起時確定指示表"讀數"。然後放鬆定位護橋,在放入環規的同一個(ge) 位置上,在環規的軸向麵內(nei) 找最小尺寸讀數。兩(liang) 次讀數之差作為(wei) 校準結果。
2.鋼球式內(nei) 徑表是先將受校內(nei) 徑表鋼球測頭放進與(yu) 專(zhuan) 用環規尺寸相同的量塊組成的內(nei) 尺寸中,在互相垂直的兩(liang) 個(ge) 方向上分別在平行和垂直於(yu) 兩(liang) 側(ce) 塊的工作麵的平麵內(nei) 找最小尺寸(轉折點),然後"讀數"。在兩(liang) 個(ge) 方向上的示值一致時放進專(zhuan) 用環規內(nei) ,在環規的軸向麵內(nei) 找最小讀數,經修正後兩(liang) 次讀數之差為(wei) 校準結果。
八、示值變動性校準校準可在工作行程的任意位置進行。把內(nei) 徑表放進專(zhuan) 用環規內(nei) ,在環規的軸向麵內(nei) 找最小讀數,記下讀數。連續在同一位置重複進行5次,所得5個(ge) 讀數中,最大值與(yu) 最小值之差即為(wei) 校準結果。
九、示值誤差和相鄰誤差
1.帶定位護橋的內(nei) 徑百分表用百分表檢定器,將百分表裝在表架上,壓縮百分表測頭一圈,(此時指針應在指在距測杆軸線方向的左上方0.1mm處),用鎖緊裝置把百分表夾緊。將內(nei) 徑百分表安裝在百分表檢定器上,轉動測微頭,使活動測頭壓縮到工作行程的起點,調整百分表對零位。然後按間隔轉動測微頭,直到工作行程終點。由測量所得的各點誤差中的最大值與(yu) 最小值之差,最為(wei) 示值誤差的校準結果;用各相鄰誤差中的最大值作為(wei) 相鄰誤差的校準結果。
2.漲簧式和鋼球式內(nei) 徑百分表用百分表檢定器測量。將百分表裝在表架上,壓縮一圈,把內(nei) 徑表安裝在百分表檢定器上。測量是在壓縮測頭的行程方向進行的。測頭的工作行程小於(yu) 0.5mm的,按間隔0.05mm逐點測量;測頭的工作行程≧0.5mm的,按間隔0.1mm逐點測量,直到工作行程終點。
十、經校準的內(nei) 徑表出具校準證書(shu)
電話
微信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