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零部件需要具有特定的表麵加工結果,以便達成所要求的功能。例如烤漆前的汽車車體(ti) 或曲軸或凸輪軸上的頸軸承。
什麽(me) 是表麵粗糙度?
表麵粗糙度(Surface Roughness)就是我們(men) 日常測量中所說的麵粗糙度,可以理解為(wei) 在加工產(chan) 品過程中細小間距和微小峰穀的不平整度。通常被定義(yi) 為(wei) 兩(liang) 個(ge) 波峰值或者兩(liang) 個(ge) 波穀指之間的微小距離(波距),在一般情況下波距都在1mm以內(nei) 或者更小,也可定義(yi) 為(wei) 微觀輪廓的測量,俗稱微觀誤差值。
綜上所說,大家可能已經有了一個(ge) 關(guan) 於(yu) 粗糙度籠統的概念,那麽(me) 以下內(nei) 容是更詳細地進行了解分析。
通常情況下S值的大小在國家檢定標準裏給了相關(guan) 的定義(yi) :
中國國家計量檢定標準中規定:通常情況下用VDA3400、Ra、Rmax這三個(ge) 參數來評價(jia) 檢定表麵粗糙度,計量單位通常用μm表示。
Ra定義(yi) 為(wei) 曲線平均算術偏差(平均粗糙度),Rz的定義(yi) 為(wei) 不平度平均高度。
表麵粗糙度是如何形成的?
表麵粗糙度的形成是由工件的加工過程引起的。而加工的方法、工件的材料,工藝過程都是影像表麵粗糙度的因素。例如:放電加工時被加工零件表麵出現放電凹凸點。加工工藝和零件材質有所不同,被加工零件表麵留下的微觀痕跡也有各種差別,比如(疏密,深淺,形狀變化等)。
表麵粗糙度對工件的影響
表麵粗糙度的評價(jia) 依據
①
取樣長度
各參數的單位長度,取樣長度是評價(jia) 表麵粗糙度規定一段基準線的長度。在ISO1997標準下一般使用0.08mm,0.25mm,0.8mm,2.5mm,8mm為(wei) 基準長度。
②
評價(jia) 長度
由N個(ge) 基準長度所構成。零部件表麵各部分的表麵粗糙度,在一個(ge) 基準長度上無法真實地體(ti) 現出粗糙度真實參數,而是需要取N個(ge) 取樣長度來評定表麵粗糙度。在ISO1997標準下評定長度一般為(wei) N等於(yu) 5。
表麵粗糙度如何獲得?
表麵粗糙度的評價(jia) 在製造業(ye) 中越發被重視。要研究表麵粗糙度,需要使用的機器,即:
表麵粗糙度測量儀(yi)
粗糙度比較片是以鎳為(wei) 基礎,以電鑄方式製成的樣本,用於(yu) 金屬加工很理想,屬於(yu) 有效的輔助工具。
操作者使用時隻要以指甲在一組中的每一片表麵都橫刮而過,有人會(hui) 將這些模型組作為(wei) 查詢表,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這並非材質標準。
粗糙度測量儀(yi) 可以實現的功能不同,評價(jia) 的方法不同,成本也各有高低。選型之前可以到專(zhuan) 業(ye) 的生產(chan) 廠商進行谘詢,根據所需選擇機型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